前段时间学院的博士生学术报告会,听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,讲如何为一所社区学校的学生提供特有的教育模式,并且能够整合到维州教育系统当中。教育的理念是:formalism education vs. progressive education .(大概意思就是个人成长性教育对统一性教育)。也就是,两类教育目的之间的对比 :一是“使受教者成为定型的产品”,另一是“最终要提高受教者的(创进)能力”。
举类似的例子:
Formalism education(形式主义教育)就是我们从小接受的那种,教育局有统一的大纲,学校有统一的课程,教师有统一的教案。每个坐在教室里面的学生,接受的教育形式和内容都一样。这种教育的背后理念是期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结果都一样。这样教育好处是,能够最节省成本和资源地让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要求。坏处是,没有顾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。
Progressive education(进步教育)其实大家也不陌生。放了学去老师家里面补课,老师先甩一套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来做,做完对了答案,老师再根据学生有哪些概念不清楚的情况,请王后雄来帮忙。这样教育模式的好处是个人特点,比如思维方式、智力水平、学习习惯等,被充分考虑到。坏处是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等资源。
在学前教育方面,如何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过程,一直是个重要主题。跟小学、中学的学科性教育不同,学前教育主要强调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 (holistic development),以及如何与周围社会背景相适应。因此,在学术界,全世界都达成一致的理念是“以儿童为中心”(child-centred)。这个理念最开始的倡导者是约翰·杜威(John Dewey)。它的广阔含义就是progressive education,而另外一个解释就是“个性化教育”。个性化教育,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,教育围绕着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。
在谈一下教师在“个性化”游戏教育中的角色。
“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,还是“教育”?或者是心理咨询?”
相比“教学”“教育”“心理咨询”,至少在幼儿教育界,教师的角色,更多的是协助者。西方幼儿教育的传统教育理念是:“玩中学”(learning through play)和“以玩为基础的学习”(play-based learning)。这在任何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大纲里面都被非常强调的。有的国家强调让儿童自己玩(free play),教师的作用是协助提供儿童充满刺激思考和发展的环境,以及监护他们的安全等,比如新西兰、瑞士、美国等。有的国家,像英国,则强调教师在儿童的玩耍中,要给予适当的引导,来让他们的认知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,比如用语言引导儿童思考。
如果在东方国家,让儿童自己玩,教师在旁边看,家长会质疑交的学费值不值。毕竟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“勤有功,嬉无益”等传统儒家思想深入人心。中国家长看重教师的角色和儿童的学业成就,在很多对比研究中都显示出来。教师和校长同样抱着这样的观念。如何做“个性化”教育,观念上的突破是第一步。
很多人提到了小班教学。确实是,尤其是幼儿教育界,各政府都对师生比例有严格要求,基本上都是1:10+。香港政府对学前机构的一个班的师生比要求1:15,也就是一个老师不能带超过15个小朋友,以便老师能够充分关注到每个小朋友的发展和成长情况。
我觉得个性化教育,除了教育过程方面的个性化,更重要的是学习成果的评估个性化。国外的学前教育评估一般是记录性的,记录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。每个儿童都有一本portfolio, 里面有教师详细地记载每个活动中,儿童做了什么、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,儿童的社交参与度,儿童的认知发展情况的反映,等等。并且配有图片辅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具体发展情况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评估方式,才可以保证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关注每个儿童的情况,而不是讲个故事让儿童笑一下就下课。
最后说起老师,再补充一点自己的经验
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,如果要实现个性化教育也不是没有可能。以自己的经验来讲,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观点和能力。如果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的时候,能够把眼界放开,不要局限于课本当中,对学生的教育着重能力培养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举个自己的例子。在初中的时候,我遇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。这个老师在第一节课就让我们背陈寅恪写的《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铭》,“先生之著述,或有时而不章。先生之学说,或有时而可商。惟此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历千万祀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。” 教育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。 不让我们做语文课文的各种练习题,取而代之的是广泛阅读的读书笔记和各种随笔。每天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当天值日生给全班讲解一首唐诗,然后大家背下来。家庭作业也是背诗词、写随笔、对对联。一年下来,我们基本上背完了唐诗三百首,包括《长恨歌》和《琵琶行》。而在那一年当中,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练习题,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慢慢提高,直到稳坐年级第一。
初一暑假,那位老师由于一些原因,辞职去北师读研了。但是他对我们的管理方式、教育方式,对我们班影响非常大。他倡导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个性,有自己的想法,要争取自己的利益等。后来因为我们班的同学确实“想法”太多了,又调皮贪玩不爱学习,所以理科方面一直年级最后一名,数学班平均是年级倒数第一,跟年级倒数第二的班级相差十多分。而语文,一直年级第一。
我们班有50多个学生,现在在国内外名校读博或者已经博士毕业的有9个,其他同学在各行各业也做得风生水起。因为他不仅只是教语文,还会鼓励学生努力追求目标。遇到失败的时候,鼓励大家“在绝望中寻找希望”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在行为习惯上面也有严格要求,比如,迟到一分钟写一千字的检讨,导致我们班的人都养成了不迟到的习惯,我工作三年,每天8点钟上班,一周上班6天,没有一天迟到过。也教育我们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善守其身”,都是在讲课的时候带出来的。他讲课不用教案,内容完全凭自己的博学知识带出。现在每次跟初中同学聊起,都觉得他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。
作者:大大畔 选自知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