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,交互能促进语言习得。那么在以Moodle为代表的LMS平台中,学生是如何交互的呢?效果如何呢?
Cerezo et al. (2016) 的文章“学生在LMS中的交互模式及对成绩的影响:来自高等教育的案例研究”探讨了上述两个问题。
这篇文章探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。使用了教育数据挖掘方法(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pproach)来分析学生在Moodle上的学习日志。
将140位大学生根据以下特点分组:努力程度、学习时长、拖延情况,并对比这些学习特点对应的学习成就。
研究方法:
- 第一步:将学生在Moodle上的学习情况按照努力程度、学习时长、拖延情况将受试分为四组,分别为,第一组:非拖延者(non-procrastinator);第二组:社交族(socially focused);第三组:独立学习者(individually focused);第四组:拖延者(procrastinator)。
- 第二步:从Moodle日志中选择六个变量(任务完成时长、学习资源查看/学习时长、论坛参与时长、论坛留言字数、Moodle上的总体活动情况、作业提交时间)检测第一步的分组情况是否合适。
- 第三步:分析上述四种交互模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。
研究发现:
上述六种变量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。
- 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习成绩最好。
- 第二组在作业提交时间上比第三组拖延的时间更长。
- 第二组的学生最积极参与论坛活动(因为他们是社交型学习者)。
读完这篇文章,我收获如下三新:
新知识:
就是上面的三个研究发现啦~
新方法:将学生在LMS上的行为分为四种交互模式。
我猜,“任务/学习内容导向”是指这些群体的学生在LMS上的学习行为是为了完成任务、完成学习内容。那么,将第一组和第四组归为“非任务/学习内容导向”,意思是说,他们选择积极完成任务或者无限拖延,完全由自己决定,而不受教学进度影响了。
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约定的课程上线时间之后才去学习。而有有些学生,我正在一边编制测验题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在做题了(所以我现在一般是选择先“隐藏”我正在编制的测验,等整个单元准备好了,才“显示”)。当然,还有一些学生是在作业截止日期之后不断催促,仍然不提交的。
新联系:
我可以模仿这种方法,分析我的学生在LMS上的学习行为与成绩之间的关系。打算取6月份的四级成绩作为参考成绩,将这篇文章写好后投ICTE2019。
文章信息:
Cerezo, R., Sanchez-Santillan, M., Paule-Ruiz, M. P., Núnez, J. C. (2016). Students’ LMS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chievement: A case study in higher education. Computers & Education, 96, 42-54.